项目简介
本项目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参赛作品。比赛要求团队自主设计制作至少5台机器人,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操控机器人完成7分钟的射击对抗,以基地的血量判定比赛胜负。项目以STM32F407为主控,运用CAN、ADC、PWM、IIC、UART、DMA等技术;弹丸借助架设在两轴云台上的发射机构加速发射,采用PID技术;底盘配备四个麦克纳姆轮,可在二维平面内平移旋转。此外,项目还展示了2017年补给站机器人开发和2018年步兵机器人部分功能的嵌入式软件开发等内容。
项目的主要特性和功能
- 补给站机器人:利用碰撞开关触发,由舵机控制加弹舱门开合,通过时间控制加弹数量。能同时给两辆车补给弹丸,可同时处理两路任务且互不干扰,但存在上部漏斗面积过大、卡弹及加弹数量难控制等问题。
- 步兵机器人控制系统:基于STM32F4xx系列微控制器,具备硬件驱动支持,包含GPIO、SPI、USART等硬件驱动代码;有中断服务程序处理各种中断事件;设有系统时钟配置文件保证系统时钟稳定准确;实现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、路径规划、目标识别等功能,支持自主导航、避障、目标跟随等高级功能;采用模块化设计,便于扩展和维护。
安装使用步骤
补给站机器人
暂未提及相关安装使用步骤,需结合实际硬件搭建与调试。
步兵机器人控制系统
- 硬件连接:依照项目需求,将STM32F4xx微控制器与机器人的硬件模块(如传感器、电机控制器等)相连接。
- 代码编译:使用STM32F4xx系列微控制器的开发工具(如STM32CubeIDE、Keil uVision等)对项目代码进行编译。
- 烧录与调试:把编译后的代码烧录到STM32F4xx微控制器中,借助调试工具(如ST-Link、J-Link等)对程序进行调试和测试。
- 功能测试:在实际环境中对机器人进行功能测试,验证机器人的运动控制、路径规划、目标识别等功能是否正常。
- 功能扩展:根据实际需求,可在项目中添加新功能或修改现有功能,通过修改代码和重新编译来实现。
注意:使用前需确保所有硬件连接正确,且微控制器的开发工具、调试工具、编程器等均已正确安装和配置。
下载地址
点击下载 【提取码: 4003】【解压密码: www.makuang.net】